这是一种化学材料的装饰品,呈果冻状,一般只有豌豆大,吸水后能膨胀到乒乓球大,外省屡屡发生小孩吞食引发肠梗阻的病例
“水晶宝宝”是一种化学材料的装饰品,呈果冻状,常被用来放在水培植物的根部,起美化效果。其因五颜六色,且吸水后能膨胀十几倍,引起小孩好奇,有些无良商家把它当成儿童玩具出售。
记者调查福州部分中小学周边店铺发现,“水晶宝宝”曾在福州中小学流行过,但因为是三无产品,工商部门严查,许多店铺不敢再卖。但昨日记者仍在一家店铺里买到“水晶宝宝”。
目前,这名女童虽然暂无明显症状,但医生建议密切观察,因为外省曾出现小孩吞食“水晶宝宝”引发肠梗阻的病例。
陈女士说,女儿果果(化名)今年7岁,就读福州某小学二年级。9日中午,她去接孩子放学,看见女儿嘴里嚼着果冻一样的圆球。她问是什么,果果说,“这不是你给我泡的吗?水杯里还有啊。”
陈女士一看,杯子里还有两颗果冻状的圆形“珠子”,看起来软软的。果果说,她以为是妈妈泡的,就喝了,第一次吃了2~3颗,第二次吃了4~5颗,水杯里的水也快喝完了。
陈女士说,当晚孩子有些咳嗽、发热,还头晕。她怀疑是同学恶作剧,便打电话咨询学校老师。老师根据描述,说圆球应该是“水晶宝宝”,曾在讲台上发现过,将调查一下。
后来得知小珠子含化学成分,11日一早,陈女士带着孩子去省妇幼检查。虽然血液化验暂时没问题,但医生说要密切观察。目前,家人很担心女孩的健康。
“水晶宝宝”又名“海洋宝宝”、水晶花泥、水养球等。福州大学化学学院一老师说,“水晶宝宝”是一种吸水性极强的高分子材料,吸水后体积可以膨胀几倍甚至十几倍。这种材料本身无毒,但厂家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可能加入香精、色素等,使之有香味,且五颜六色。因为“水晶宝宝”不是食品,生产的全部过程也没有监管,厂家可能使用工业原料,导致重金属超标或含有其他有毒物质。
记者获悉,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对“水晶宝宝”发出消费警示,他们在对“水晶宝宝”、“海洋宝宝”的氯仿萃取液测试后发现,其含有的化学成分,无论是皮肤接触,还是吸入其挥发性物质,都可能会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此外,研究机构分析发现,“水晶宝宝”含镁、锌、钛、锰、硼、钡、氯、硫等元素,这些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均含有毒性,对人体有害。
“水晶宝宝有毒副作用,但不可能会产生急性中毒,最主要的危害在于吸水膨胀后导致肠梗阻。”省立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滔查阅医学期刊后和记者说,去年,郑州儿童医院曾收治3个误食“水晶宝宝”导致肠梗阻的病例,均是1~2岁的幼儿,通过手术从孩子的消化道里取出了膨胀的“水晶宝宝”,有的“水晶宝宝”在肠道里胀成乒乓球大小,导致孩子腹痛、呕吐、哭闹。但王滔说,并非误吞“水晶宝宝”都会造成肠梗阻,有些是能够最终靠大便排出来的。
昨日,记者来到屏东路屏东中学和井关外路的鼓楼实验小学附近,问了周边十几家食杂店和文具店,均表示“水晶宝宝”断货。屏东中学旁的晨光文具店店员说,“水晶宝宝”曾火爆过,但后来新闻媒体报道其有毒,许多家长就不让孩子玩了,加上工商来查过,不让卖“三无产品”玩具,就没再卖了。
这家文具店对面的一家鲜花店的老板说,“水晶宝宝”常被用来放在水培植物的根部,起美化效果。一包“水晶宝宝”一两百颗,只要几元钱,但目前断货。
记者只在鼓楼实验小学附近的“景旺文化用品店”,找到了“水晶宝宝”,装在小小的塑料袋内,每包5颗,售价1元/包。每颗“水晶宝宝”直径3~4毫米,如豌豆大小,五颜六色。小包装上没有一点生产地址和商标,只是包装袋上印着用80~100倍的水浸泡12~14小时,就可以使用。店主还在店门口展示泡大后的“水晶宝宝”,足有乒乓球大。
昨日下午3点半,记者把几颗“水晶宝宝”泡入清水中,经过3小时,胀成龙眼大小,截至昨晚10点,“水晶宝宝”已胀成荔枝大小,摸起来很有弹性。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苏州一名1岁多的女婴误食了一颗“水晶宝宝”,两三天之内居然在肠道内胀成乒乓球大,造成女婴呕吐休克肠梗阻。黑龙江哈尔滨、浙江东阳、江苏南京、重庆等地都曾发生幼童误吞“水晶宝宝”后不适的事件。
省立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滔说,若发现婴幼儿误食“水晶宝宝”,第一时间可用手指抠喉咙催吐(但有可能食入时间过长而催吐不成功),然后及时送医,医生会根据不同症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省立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李新民也说,孩子误食“水晶宝宝”最大的危害可能就是肠梗阻,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如有无发烧、呕吐、腹部绞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