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坚持以项目为“纲”,以改革为“要”,用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招商引资抓“先”、营商环境抓“优”、要素保障抓“全”、安全监督管理抓“早”,着力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破解现存的受编制等因素影响造成的人员力量不足、专业不精等问题,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高水平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成效更加突出。
(一)“一体化招商”改革,激活项目“源头活水”。一是机构“融合”。县招投中心搬迁至示范区管委会综合楼,与示范区招商融资部合署办公。同时,与从各副县长分管领域抽调的招商专员,共同组建“临猗县招商引资大队”,全面实现示范区、招投中心、各县直部门招商力量一体化格局。二是机制“融合”。示范区与招投中心联合建立系统完善的项目线索分析研判和会商体制机制,为招引项目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指引。创新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包联机制,实行“包联服务专班一包到底、牵头单位接力推动”工作机制,做到“周跟踪月调度,挂图作战动态管理”。三是宣传“融合”。县招投中心牵头,与示范区联合举办各类招商推介会、区域合作等活动,利用互联网媒体、外出考察对接等方式,广泛宣传推广临猗。创新“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聚焦现有产业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外出招商,专题研究项目招引包联进展情况,争先谋项目、抓招商。
(二)“一体化审批”改革,探索营商环境新成效。一是县区融“合”,专班发力。在示范区政务大厅设置2个综合受理窗口,全面受理包括县审批局委托受理事项;在县政务大厅设立1个示范区政务服务事项综合受理窗口,全面受理示范区委托的政务服务事项,真正的完成县区行政审批服务同频共振、“一窗通办”。二是靠“前”服务,跟衔接力。变“示范区单独一家全代办”为“县区两方共同全代办”,推行“项目建设体验周”活动,联合县审批局每月抽出一周时间,共同到项目建设一线开展入企服务,及时收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研究制定处理方法及时限要求。三是流程“优化”,快办给力。对于重点项目的办理,严格执行“下沉式”全代办,变“企业跑”为“代办跑”。对落地项目“备案、用地、规划、施工、竣工”五大环节事项做了流程、环节“双优化”。启动“四证同发”改革,用地规划和供地合同同发,工程规划和施工许可承诺办理,实现了项目“拿地即开工”。
(三)“一体化包联服务”改革,推动要素保障全覆盖。按照“包联领导一包到底、牵头部室接力服务、包联专班全程介入”的原则,包联领导为县级领导及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对所包联项目一包到底,全程跟进,一月一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和公司制作中的问题。在项目招商签约阶段,由示范区招商融资部配合招投中心,负责接收投资信息,进行初审研判,经项目会商联席会议研究确定项目可行后,开展对接考察;做好项目策划包装、拟定合作协议及预选址;在评估协议并进行合法性审核检查通过后,组织签订正式投资协议,并确定选址、注册投资公司。在项目开工建设阶段,由示范区各相关责任部室配合县各职能部门,负责纳入项目中心项目库;协调办理立项、土地、规划、环评、能评等前期手续;做好开工前的土地、供水、供电、通路等要素保障及项目建设中的安全、环保、信访、工程验收等工作,直至工程完工。在项目投产运营阶段,由示范区工业科创部配合工科等各职能部门,负责入企服务,解决公司制作过程中的人才、资金等困难;为企业输送技改资金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资金奖励等惠企政策,培育企业入规;协助企业未来的发展壮大。
(四)“一体化工程质量”改革,推动安全监管早发力。县城建局与示范区规划建设部合署办公,从城建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协助示范区进行建设工程质量检验和监察工作,将质量监察和城建监察合二为一,着力破解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检查分属于两个部门,造成“脱节”的情况。目前,该项改革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下一步示范区将就如何推进质量和安全有机结合,正在研究制定相应的监督计划和各种文书,并对现有人员配置进行一定的调整。
示范区改革初步形成“1+4+N”发展格局。即坚持“一个思想”不动摇,聚焦“四项改革”不懈怠,立足“N项措施”不松懈。在一体化招商平台推进下,示范区共对接线条。一体化审批机制探索下,先后为22家企业124件事项做“全代办”,平均办理时限压减85%。示范区2024年“三个一批”项目方面,“签约一批”项目15个,签约投资额共18亿元,预计年产值7.12亿元;“开工一批”项目18个,总投资12.62亿元,完成投资10.48亿元,预计年产值2.49亿元;“投产一批”项目12个,总投资3.35亿元,年产值3.03亿元。成功承办全市2024年第二次“三个一批”活动暨重点项目调度会。被认定为山西省第四批特色产业(食品加工)集聚区,成功申报“山西省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山西省生活用纸消费品特色园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