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县蔈草镇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县委全会精神,以“三破三兴”作风转变提升“三服务”效能,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方法路径,激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活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三季度各项晾晒指标均位居全县前列。
近日,蔈草镇蔈草社区网格员胡建在云利路巡逻时发现危岩垮塌在道路上,存在比较大交通安全风险隐患。胡建迅速上报一体化基层治理智治平台。指挥中心接报后即刻调度综合执法岗与城乡建设岗人员到场,在1小时内清理占道物,检查施工安全,疏通道路,消除隐患。
据悉,自一体化基层治理智治平台运行以来,蔈草镇着力解决当前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堵点,建立健全责任清单,把基层迫切地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放下去、放到位,延伸治理“微触角”,更好地为“大车”减负、为“小马”赋能,服务基层能力大改善。一是持续减负释能。建立“三重一大四议六步”“三事分流”等工作法,梳理政府高频行政事务大事24项、自治组织小事43项、居民私事45项,缩减村(社区)8项工作事项回归乡镇职责,让村(社区)干部有更多精力服务群众。二是充实基层力量。培育本土社会组织“乐开花艺术团”“应急处突队”等10余支队伍,充实基层力量。构建“片区长+网格长+微网格长+十户长”纵向到底,“公共服务力量+在职党员+社会组织”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三是强化基层智治。整合原有安防资源,新增42个AI摄像头,搭建防火、防溺水、防违法占道等7个智能感知应用场景,实现重点路段、区域、人群全覆盖管控。1—10月,累计接收AI预警2300余条,处置率100%,基层智治实战能力不断提升。
“目前公司订单同比增长超20%,已紧急从周边招聘10多名员工支援。”重庆志康植物油脂有限公司负责人廖桂林说,“此前,因为销售渠道单一,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存在限制,多亏县商务委的帮助,让我们拓展国外销售渠道,现在本地原料端已经不能够满足订单需求,我们正积极在周边区县寻找合作。”
今年以来,蔈草镇认真践行“倾心服务企业解决一批企业问题”的“店小二”党建品牌宗旨,汇聚各方“微力量”,通过一套涉企服务“组合拳”,聚焦经营主体关切、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助力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一是深化“保姆式”服务。用活外联服务工作机制,广揽各方人才,为企业找政策、找技术、找投资、找销路。建立“四上”企业培育储备库,分梯次实施“升规入库”,帮企业迈上“快车道”。目前,蔈草镇“四上”企业总量达16家,增量全县靠前。二是运用“点单式”服务。强化“网格助企”实战化,网格员日常收集企业订单、用工等需求,通过141基层治理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三季度,蔈草镇制造业税收32万元,预计全年实现同比翻番。三是开展“订单式”服务。成立“至善蔈草”劳务培训公司,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式”输送,为蔈草镇辰源、汇智等10余家企业输送环卫、家政、企业管理人员300余人。
近年来,蔈草镇把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在行动上,将“人民至上”的中心思想转化成“民呼我为”的具体行动,创新方式方法,探索民生“微改革”,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依托“民呼我为”“云上民声”等平台,对就业、房屋、公路等20余项高频事项做归集分析,在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准惠民“小切口”,用一批得民心的“微改革”扫掉群众生活“老大难”。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入户公路硬化”问题投诉占比高达80%。蔈草镇聚力攻坚,充分的发挥群众主动性,探索出“群众自筹自建+村集体补助+镇政府奖励”的方法路径,硬化入户公路3.7公里,实现由“干部干、群众看”到“干部群众齐心战”的转变。同时,针对群众在文化、交通、供水等方面的13个诉求,通过打造菜市书屋、安装充电桩、实施集中供水管网延伸等10余项民生项目,实际做到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慢慢地加强。